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官员、书画家、藏书家,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余集诗文、书、画时称三绝。善山水、花卉、翎毛、兰竹,尤工仕女。尤善画人物,宗陈洪绶,画美人尤妙,京师人称“余美人”。
在余集笔下的美人体态纤秀,从容妩媚,无脂粉气,他用笔疏散,敷色淡雅,衣纹简洁飘逸,尽显美人的风神闲静,清丽脱俗。
余集生于清高宗乾隆三年,卒于宣宗道光三年,享年八十六岁。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候选知县,官至侍讲学士。三十八年(1773),与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昌霖同荐修《四库全书》,授翰林院编修,人称“五征官”。累迁至侍读学士。告归后,出主大梁书院八载,日以文艺自娱。性醇正高介,尤好引掖后进。道光二年(1822),重赴鹿鸣,惟集与潘奕隽两人,时称“吴越二老先生”
工画山水、笔清秀逸,雅有山光在掌,云气生衣之致。兼画禽、鱼、兰、竹,亦臻美妙。尤擅仕女,风神静朗,称其作为妙品,绘事精工,颇自矜重。
余集博学多艺,工诗古文词,作诗神韵间远,不屑庸词俗语,画山水多秀逸别致,有“山光在掌、云气生衣”之韵致。尤善画人物,所画仕女,风神闲静,绝无粉脂气,因此人送雅号“余美人”,但不轻易为人作画。兼长花卉禽鸟,无不妙趣横生。晚年,只写兰竹,风神淡逸。书法古朴而秀润,曾书孙退谷所作《庚子销夏记》精刊行世。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
生平吟咏甚富,尝著《百呐琴》一卷,论者谓曹、刘、鲍、谢奔赴腕下,无组织之迹,所作多散佚。殁后,龚丽正刊其《梁园归棹录》、《忆漫庵剩稿》二册,诗词杂文皆载其中;《清史列传》又有《秋室诗钞》,《历代画史汇传》并传于世。
为人和易无达官气,归后入主大梁书院数年,自称泊然寡嗜,于古人遗集和未刊之本,尤留意搜罗,得宋元人遗集不下500种,所藏旧抄本如《九灵山房集》、《刘沧诗》、《庚子消夏记》等,创“梁园”、“忆漫庵”为藏书处,藏书印有“校书余暇”、“余氏蓉裳”、“余集之印”、“达辞而已”等。
个人著作,《百呐琴》、《梁园归棹录》、《忆漫庵剩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