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
红楼梦:贾府为什么败了,答案就藏在林黛玉的人参养荣丸里

时间:2023-03-23 20:37:12 来源:屏山品红楼 作者: 点击数:242519

林黛玉根本没病!

关于林黛玉的身体状况,曹雪芹采用了明写和暗写两种手法。明写貌似林黛玉有病,暗写的却是一个健康的林姑娘。

明写的部分熟悉红楼的读者已是耳熟能详了。比如宝玉初见林妹妹,写她“似蹙非蹙眷烟眉,似泣非泣含露目。”蹙是似乎在皱眉,女子若泣为柔弱的象征。“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阵风好似能刮走,这是在讲体态轻盈,当然这样的女子和壮实是挨不上边的。黛玉第一次进贾府,众人看她体量未足,黛玉进贾府大约是六岁,绝不超过七岁,要是体量足了那才是有问题。问她吃什么药,黛玉说自己从会吃饭就吃药,现在正吃的是人参养荣丸,这算是坐实了黛玉有病的石锤了。

《红楼梦》里这样的情况很多,比如读者一向认为健康到不行的宝钗,不是一样从小就没离开过冷香丸吗?还有妙玉,就是因为身体不好,不得已都出家了。可是我们读红楼,妙玉和病秧子完全没了关系?

还有,比如黛玉后来说自己每年一春一冬,请大夫、修方配药,闹个人仰马翻。然后就有了宝钗送燕窝的故事了。这个时候,黛玉的身体的确是出了问题了。

古人和我们今天的审美区别很大,文学作品里的美人儿必须是柔弱的,这样才能让读书人看了激发起我见犹怜之感。这算是中国的一个文学传统。

说黛玉没有病,是指她前期是没有病的。证据至少有两个,一是除了黛玉入府,后面相当长的时间,从来也没有提黛玉的身体,所有的日常、活动,黛玉从来都在重要的参与者,和别的小姐并无异样。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证据就是黛玉葬父后回京,见面先是彼此大哭一场,随后黛玉就回房收拾屋子并给宝玉和众姐妹分发礼品了。林妹妹没有一丝累的感觉。因为在中途得到元春封妃的信息,她跟着表哥贾琏、老师贾雨村是一路快马赶路的。还有父亲林如海新丧,离丧之痛加上一路风尘,黛玉如果真的体弱多病,是肯定经不起这样折腾的。别说极为落后的古代,就算是今天,吃住行极大方便,你来个半个月以上以赶路为目的的旅行试试。

那么,作者写林黛玉之弱和人参养荣丸做什么呢?弱,是说黛玉在父亡之后,这个弱为了服务于她在荣国府自感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处境,一个人柔弱的样子,很容易引发读者同情心的共鸣,恐怕所有的读者读《红楼梦》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对林黛玉极大的同情。

人参养荣丸是曹雪芹所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迷局,也是一个极为隐晦的象征。其实不光是黛玉的人参养荣丸,薛宝钗的冷香丸,秦可卿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都一样,它们核心的东西都不是治病,而是有着特别的寓意。这三个药宝钗的冷香丸不治病的特征是最明显的,其余两方看着治病,其实和冷香丸并无本质不同。

说回人参养荣丸,人参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道具,出现过多次,食人参者至少有林黛玉、秦可卿、王熙凤和贾瑞。其实人参不是在治他们的病,而是要么他们可以治贾府的病,要么已经走上邪路,需要扶正了。

最重要的两人,一是秦可卿,她离世时对王熙凤的一番肺腑嘱托,字字句句都是在治贾府的病,只是她这棵人参效力虽好,却无人懂货也听不懂她说的话,说到底,秦可卿一介女流,在那个绝对男权的社会,她见识再高也没用。

二是林黛玉,林黛玉同样是一位可以挽贾府大厦将倾的人,秦可卿提出了家族子弟的教育问题,而林黛玉骨子里就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武荫世家贾府,上一代非常明确地寻求过家族转型之路,标志就是贾敬中了进士,可是“箕裘颓堕皆从敬”,贾敬中途而废了,然后是贾敏联姻书香之族的林家嫁给探花公林如海,还有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都是贾府努力转型的重要标志。

贾敏的联姻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林黛玉的学问当然是首屈一指的,家族子弟的教育母亲是第一影响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将林黛玉娶进门等于将来的家族子弟接受的就是林家的家风和文化积淀,完成了这一步,可以说贾府也就实现了转型,家族振兴指日可待。遗憾的是,木石姻缘完败于金玉良缘,贾府在懵懂里悄然又失去了一次机会。为什么呢?因为贾府内帷的主宰者正是以王夫人、邢夫人为主导的文盲和蠢货。

林黛玉本质上就是一棵人参,她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绛珠就是大红的珠子,说的就是人参了。养荣,可以理解为养荣(国府),也是对邪祟入侵的一种扶正,既是养荣,当然不是治病。

秦可卿养荣,林黛玉养荣,最终的结果是既养不了“荣”,连自己也被搭进去,连自己也养不了,为什么?秦可卿有贾珍把她拉下水,最后“画梁春尽”,林黛玉被风霜刀剑逼迫,泪尽而逝。如此,就回到了《红楼梦》的主题:越美好越被毁灭,越正确越被打压,亦或被暴殄天物,一个家族或是一个社会的主宰,到了这样的程度,也就离死不远了。

将文化弃之如敝履,无论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国家,都是死路一条,这一点,今天一样适用。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