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
入围作品《绿水青山镶嵌一小城》

时间:2023-04-24 17:25:25 来源:原创 作者:刘文清 点击数:10978

绿水青山镶嵌一小城
残  墨


       站在镇巴城西黑虎梁椭圆形观景台上平视,你会看见城东庵垭梁山腰鳖头石上用花岗岩竖立起来的圣洁而庄严,壮丽而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和松柏掩映的红军烈士陵园;俯瞰,泾洋河水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将陕南镇巴县城分为东西两岸,然后浩浩汤汤汇入汉江。

       清清泾洋河给予镇巴县城勃勃生机,镇巴县城因了泾洋河变得灵动;魏巍巴山将镇巴县城围裹,镇巴县城镶嵌在绿水青山里,真是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

我第一次到镇巴,是和父亲一起。回到家后,着实让我兴奋了好几天。后来,我到镇巴读初中,对县城熟悉了,才知道原来镇巴县城不大,狭长、两千来米。泾阳河水从县城背后奔流不息去远方。一座钢丝绳吊桥横拉泾阳河两岸,是县城和城郊的主要交通要道。桥面用木板铺成,行人走在上面提心吊胆。
       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定居于县城。那时候,镇巴县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泾洋河西畔是荒滩,杂草丛生,零星住着几户农家。经规划建设,县城一些机关单位相继迁到这里,居民也纷纷前来定居,荒滩变成了新城,与老城融于一体,相得益彰。新建的泾洋河大桥、河滨大桥、环城公路输缓了交通。沿河两岸新修了步行观光道,供人们休闲漫步。
       空闲时间里,我总要去观光道溜达,看泾洋河水上空飞翔的白鹭;爬上庵垭梁站在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默默回望一段红色历史;到黑虎梁山顶苗坛坐一坐,观青山碧翠、白云悠悠,感受发展中镇巴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时,一下子将你的思绪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遥想班超平定西域各国,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和帝永元七年(95年)下诏封其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定远就是现在的镇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汉昭烈帝取汉中,张桓侯由定远而进;荔枝古道喧闹的马蹄声响彻山谷……
       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越秦岭、渡汉水到达川陕结合地区,于镇巴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赤北县苏维埃政权,宣传土地革命,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南面支援红军前线战事,北面防御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光照日月的事迹。同时,也留下了红军墨书标语:“只有加入红军,穷人才有饭吃”“红军不杀人,穷苦工农是红军骨肉,红军不杀穷人!”“为土地归农民而战!”“全苏区穷苦青年武装上前线去活捉刘湘!”等红色文化遗产,以及口口传唱的红色歌谣《帕儿送给红军哥》《生怕红军受饥寒,半夜把粮背上山》等。唱遍神州的《十送红军》,很多人误认为是江西民歌,实则镇巴才是这首歌谣的母源地。
       近些年来,镇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把原来穿城过的国道改到了城外,还新修了河滨大道和绕城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在泾洋河上架起了造型各异的桥梁,还根据地域特点和民风特色新建了红军广场、民歌广场、苗乡广场、巴山广场,供人们休闲娱乐。令人欣慰的是,高速公路连通到了省城西安,镇巴至四川通江的高速也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人们外出不再受秦岭、蜀道之险阻。
       为涵养一片蓝天和一河清水,镇巴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相关部门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关停整改,全民积极投身泾洋河两岸、黑虎梁、庵垭梁绿化工程之中。每年春秋季,政府都要牵头从当地苗圃购买大量树苗,全民自发上山植树造林,整个镇巴就是一汪森林海洋,绿色氧吧。
镇巴城,青山环抱,河水汤汤,蓝天如碧,白云飘飘,随处可见鸟影,可闻鸟语;革命烈士纪念塔下,缅怀革命先烈的人来一波去一拨;广场上,轻歌曼舞,悠闲的人们舒展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镇巴城的夜晚美如画图,霓虹灯映照在泾洋河上,河水倒影出五彩缤纷的镇巴城。大街小巷,灯火辉煌,烟火气旺,摊贩的叫卖声,商店门前热闹的音响声,车流与人流交织的嘈杂声,一直持续到深夜……
       如今,镇巴城旧貌几乎消失殆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而镇巴新城天蓝、山绿、路畅、桥巧、水清、景美、城靓。从原来的不足两平方千米发展到七八平方千米,人口从不足一万增加到五六万,河两岸瘦竹高洁,红花绿柳,诗意盎然。高楼栉比,倒耸水中,水在城里,城在水上,宜居宜游。

       几年间,镇巴城变了,犹如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一颗宝石,光芒四射。


作者简介:

      残墨,本名刘文清,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汉中市作协会员,《西北作家》《中华文学》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中国城市报》《西安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汉中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今古传奇》《精短小说》《速读》《青年文学家》《神州文学》等刊物。

联系方式:
姓名:刘文清//笔名:残墨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光辉社区B区8号楼
手机:17391379876//微信13572610001
邮箱:cm1968@126.com//邮编:723000